關于桉樹種植問題,豐林林業人有話說
發布時間:
2017-02-28
編者按: 我國自1890 年左右開始引種桉樹,20 世紀80 年代以來,桉樹種植面積不斷擴大,逐漸成為桉樹適生地區發展短輪伐期用材林的首選樹種。既然桉樹廣泛分布于世界各地,并未滅絕,便定有其存在的價值。然而近年來,桉樹卻“是非纏身”,在民間被稱為“抽水機”甚至是“毒樹種”。對于種種誤讀,豐林林業人望用一線的親身經歷,為桉樹“正名”。
淺談桉樹發展的感想
最近讀到了《國家林業局:客觀認識我國桉樹發展問題》這篇文章,早前也已經有同事在微信朋友圈轉發過。說明桉樹發展的問題已經引起了關注。
筆者也就此文章延伸,結合公司實際,淺談一下對于桉樹發展的感想。
首先,我們應當明確一點,任何物種在某一區域,集中且大規模繁衍或生長,必然有潛在的生物物種多樣性方面的負面影響。
豐林林業公司經營的有林地面積20多萬畝,分布于兩省、四市、二十四縣(區),總面積不小,但是分布相當分散,連續的大面積的林地(500公頃以上)幾乎沒有,我們的林地在更大地理范圍內與周邊其他林地形成“鑲嵌式”或者“島狀分布”的自然景觀,生物多樣性方面的負面影響十分有限。林業公司對于林地土壤進行定期的監測,有針對性的調整肥料配方,盡量減少化學品使用,增加有機質含量。諸多的措施都是在盡量減少對于環境和社會的負面影響。
如此聚焦桉樹,將其妖魔化,大可不必,駁斥那些妖魔化的觀點也不是本文主旨。我們應該更多聚焦該如何“可持續地科學發展”桉樹相關產業,我們又是否發現了這些年就發生在你我身邊的一些新變化?
近些年出現的對于桉樹的爭論,從側面反映出民眾環保意識的覺醒,對于自身生存環境也更加關注了。政府層面也反復強調科學發展觀。之前在很多人的意識里種植行業比較低端,具體到營林,只要樹種下去,死不掉,防火防盜到位,最后能順利采伐,這樣就算是很好的經營和管理了。但是隨著社會發展,環保意識的增強,“環境友好、社會和諧、經濟可行”的可持續經營才是政府倡導和民眾呼喚的,之前桉樹種植的野蠻式的擴張和粗放式的管理終將被拋棄。
——豐林林業公司 監理部信息主管 黃思
希望媒體能多傳遞正面的信息
作為以桉樹為主要經營樹種的豐林林業公司員工,這些年也飽受一些人的爭議。
有一次和一個廣西大學的老師聊天,他也說,桉樹下面是不是寸草不生,破壞環境?老家那些種桉樹的林子下面,都是光禿禿的。我就笑著回答他,如果桉樹下面寸草不生,我們就不用多次人工除草了,我給他看了我們做調查時候的外業照片,草高2-3米,并向他解釋,有些私人老板擔心草搶了樹的營養,在林地撫育時濫用除草劑,才導致的“寸草不生”。
還有一些人質疑給桉樹放肥料破壞土壤。其實桉樹一個輪伐期只放一次基肥,三次追肥,平均下來一年多一次,跟農業用地比起來,可謂小巫見大巫了。
一些媒體為了博眼球也斷章取義,制造一些新聞標題來吸引大眾的注意,例如桉樹林地流的水有毒可以喝死人、云南大旱和兩廣種桉樹有關等等的新聞,作為一個林業工作者,中肯地說,沒有不好的樹種,只有不科學的經營。希望媒體能多傳遞正面的、積極的、中肯的信息。
——豐林林業公司 監理部經理 馬馳
種植桉樹是值得提倡的
同樣是農村家庭走出來的孩子,我一直困惑為什么關于發展桉樹帶來種種危害的聲音如此之大、之廣。現在的農村除了過年過節,幾乎僅有老人、小孩居住,很多的農田、旱地都是雜草叢生,無人去種植和打理,任由田地荒廢,田地暫且如此,山上更不言而喻,在我們還小的時候,山上沒有像樣的林木,遇到下雨天就擔心泥石流和各種塌方,更別說能給農民們帶來什么經濟收益了。
在九幾年的時候,開始有企業進入村屯跟農戶商討租用各村的山頭種植林木,如此,山上開始有了像樣的林樹,且有企業不定時的提供各種贊助費修理過往道路、修建球場等有益身心的娛樂場所,交通便利了很多,村里的休閑場所也整潔了許多,山頭的租金也能給農戶帶來了固定的收益,同時也提供了就業機會。
就豐林林業公司來說,公司將所租用林地的管護工作承包給當地的個別村民,讓他們在日常的防火、防盜等方面提供協助,這些管護承包工能夠每個月得到公司發放的承包費。目前林業公司的管護承包工有100多人,他們都是給豐林林地管護了多年的農戶,如果自己年邁了行動不便了,他們則推薦自己的女婿或兒子接替這份工作,愿意這么一直跟豐林合作下去。
以上種種事實證明,桉樹的發展給當地的農戶帶來的效益是顯而易見的。那桉樹發展存在的所謂危害就真的存在嗎?
舉一個例子,就拿我們家鄉的情況來說,之前政府大力鼓勵農戶種植甘蔗,大面積的種植甘蔗的熱潮也維持了3、4年,可是到現在,已經很少有農戶愿意種植甘蔗了,難道是桉樹的發展致使農戶放棄種植甘蔗?實際情況并非如此,甘蔗種成本費、施肥人工費、除草人工費、甘蔗砍伐人工費、甘蔗運輸費等等各種費用不說,最后甘蔗已在糖廠加工生產了,可是錢還要過幾個月才結算到農戶手中,一年的辛苦付出并沒有產生實際的收益,如此農戶當然不愿意繼續做冤大頭,所以越來越多的青壯年選擇外出就業。所以農村種植物面積減少、田地荒蕪不能算在桉樹發展的原因上。
如此,桉樹的種植應該是值得提倡的,政府需要考慮的應該是如果可持續地、協調地發展問題。
——豐林林業公司 人力專員 黃匯西
做好自己,無愧于心,無愧于社會
作為一個林業人,我贊同作者的觀點,比起那些生產不可循環利用產品、在土地上筑起鋼筋混凝土,種樹則更為環保,是一個可持續經營的事業。
我所在的豐林林業公司就是從事林業生產的企業,我在林業公司工作的這十年時間里,看到的是我們不會強行征占當地的土地資源進行桉樹種植,而是根據造林地區的土地資源和自然、交通條件以及樹種的生物學特性,在保護當地生態環境和現有森林資源的條件下,科學合理地利用荒山荒地、低產林地和人工林采伐跡地,合理地布局桉樹及其它樹種的種植。
我所看到的是林業公司除了加強規范造林操作流程,同時加強施工監管,在完善自身的同時,還積極地加入國際森林管理委員會(FSC),通過努力得到這個國際組織頒發的認證證書,在增強保持水土功能、增加森林碳匯、改善環境質量等方面做出表率,這是一個有社會責任心的企業。
我們做了這么多,從來都是為了做好自己,無愧于心,無愧于社會。
對于外界的聲音,我認為是片面的,只能說是我們林業人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本性所致,不善于搞宣傳打廣告,我們只知道在深山里種樹,五年一個輪伐期,年復一年堅持著這項被稱之為可持續經營的綠色事業。
——豐林林業公司 監理部統計員 岑小勤
如何把桉樹種“好”
作為全廣西桉樹種植大戶之一的豐林林業公司來說,在這樣的形勢下,如何把桉樹種“好”,就成為了我們特別需要關注的問題。
桉樹生產量要做好。林業公司第一大任務便是生產,有產量才會出效益,否則一切免談。在桉樹種植一片大好形勢下的我們應該大力發展速生桉,包括增加種植面積,引進優良品種,做好護林、防害工作,爭取畝產量的最大化。
社會關系要做好。一份產業的順利開展與當地政府的支持是密不可分的,我們大力發展生產的同時,不忘回饋于民,帶動周邊居民富裕起來,并做好政企之間關系的建立與維護。
生態環境維護要做好。在生產作業的同時,盡量避免生活垃圾的制造,以及對野生動植物的保護,拒絕破壞與獵殺。
最后,就像文章中最后提到的一樣,桉樹是優良的速生豐產樹種,具有良好的經濟、社會和生態效益。而且,我國桉樹產業的發展潛力還蘊藏著更大的空間,必須抓住機遇、科學發展。
——豐林林業公司 銷售部業務員 劉玉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