植此青綠正當時,綠色發展向未來:豐林集團二十六年造林實踐之路
植樹節,作為一個意義深遠的節日,起源于 1915 年,當時凌道揚和韓安、裴義理等林學家有感于國家林業不振、生態環境惡化,倡議設立此節。最初將每年清明節定為植樹節,1928 年為紀念孫中山逝世三周年將植樹節改為 3 月 12 日。
2025 年 3 月 12 日,我們迎來了第 47 個植樹節,圍繞主題“履行植樹義務,共建美麗中國” 展開系列活動,激勵全社會積極投身綠色行動,為改善生態環境貢獻力量。在這充滿希望的時節,豐林集團作為綠色環保理念的堅定踐行者,始終以實際行動詮釋對綠色發展的執著追求。
投身利國利民行業,踐行資源高效利用
人造板行業具有提高木材利用率這一利國利民的顯著特性,通過深加工,能將木材原料轉化為眾多滿足市場需求的產品,有效減少木材浪費,既促進經濟發展,又為保護森林資源提供有力支持。豐林集團投身其中,完美契合自身綠色發展理念。用豐林人自己的話說,就是 “吃干榨凈” 每一棵樹的資源,絕不浪費。比如在原料運用上,刨花板和纖維板生產本就以枝丫材為主要原料,豐林集團遵循行業特性,將這些以往易被忽視的枝丫材物盡其用,通過精湛工藝加工,制成高品質人造板材,廣泛應用于家居、建筑等領域。而樹葉及其他剩余物,則成為生產所需熱能的干凈生物質原料,實現從林業三剩物到高品質產品、從資源到能源的高效轉化,是豐林高度的社會責任感與環保智慧。
行業蝶變,推動植樹造林熱潮
豐林集團總裁王高峰在一次采訪中感慨萬千:“在我早期參加工作時,全國森林覆蓋率極低,生態環境十分脆弱。樹木生產周期長,經濟效益不高,老百姓種樹積極性低,荒山隨處可見。而隨著人造板產業的發展,木材需求大增,一棵樹連枝椏材都很值錢,大家種樹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,如今基本上看不到荒山了。” 數據顯示,20 世紀 80 年代初,我國森林覆蓋率僅為 12%,而在人造板產業蓬勃發展的幾十年間,中國森林覆蓋率已攀升至 24.02%。通過包括豐林集團在內的行業幾代人的不懈奮斗,中國人造板行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,進而成為植樹造林事業的強大引擎,帶動了上下游產業鏈的綠色繁榮。
速生豐產林:植樹造林的綠色引擎
速生豐產林生長周期相對較短,能快速為社會提供大量木材資源,有效緩解木材供需矛盾,在滿足經濟發展對木材需求的同時,減少對天然林的過度采伐,有力保護珍貴的天然林資源。并且,速生豐產林和天然林一樣具有強大生態功能,吸收大量二氧化碳,釋放清新氧氣,對改善空氣質量、調節氣候、維護生態平衡貢獻卓越。
科學正名,消除桉樹誤解
在速生豐產林中,桉樹常遭誤解,網絡上 “抽水機”“抽肥機” 等不實言論甚囂塵上,聲稱其會導致土地貧瘠、破壞生態環境。但科學研究有力地澄清了這些謬誤。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在相關研究中指出,桉樹的蒸騰系數與其他樹種相比,并無顯著差異,所謂 “抽水機” 的說法毫無科學依據。并且,只要遵循科學種植與合理管理的原則,桉樹并不會造成土壤肥力的過度消耗,完全能夠與周圍生態系統和諧共生。豐林林業公司在速生林種植中,嚴格遵循科學指引,確保每一片樹林都能健康生長,為生態環境添綠。
用木亦造林,守護綠水青山
事實上,豐林早在九十年代就開始造林了,上圖為 2004 年 12 月,集團 20 萬畝速豐林原料基地建設項目在百色百蘭鄉龍頭山隆重啟動,截至今年,豐林已經為大地添綠耕耘了近 30 年。
廣西作為我國林產資源大省,森林資源極為豐富,相關數據顯示,廣西森林覆蓋率高達 62.55%,森林蓄積量超 9 億立方米 。在這片廣袤的林海中,豐林二十年如一日地持續深耕,貢獻著綠色力量,憑借這份綠色初心,在木材供應、生態維護等方面發揮著積極作用,為廣西林產資源的可持續發展躬耕不輟 。
未來,豐林集團將繼續秉持綠色發展理念,力爭不斷擴大植樹造林規模,優化樹林養護管理,在廣西乃至全國的綠色事業中持續發光發熱,以實際行動守護綠水青山,踐行對綠色生態的堅定承諾。
豐林林業公司林地航拍
讓我們攜手,以行動守護綠水青山,用綠色描繪未來畫卷,共同奔赴自然資源富足、生態系統多元平衡、處處洋溢著生機與活力的美好未來!
愿地球的明天:
豐饒萬物,
林茂景盛!